第二届CSNS缪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2019年12月13-14日,由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EMuS缪子源团队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和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CSNS缪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日本大阪大学、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机构(KEK)、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澳门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肥强磁场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75名研究者参加会议。大会安排报告18个,涉及缪子多学科研究、基于缪子的粒子物理/核物理、缪束技术应用、缪子源设计和缪子探测系统研发等。
13日上午,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教授和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副主任王芳卫研究员分别为本次会议致辞。之后,王芳卫研究员报告了CSNS的整体状况和升级计划;EMuS总负责人唐靖宇教授报告了实验型缪子源(EMuS)的科学目标和设计方案;来自瑞士PSI LMU Laboratory的负责人Alex Amato介绍了PSI的缪子科学的整体情况;来自日本KEK Muon Science Laboratory的负责人Yasuhiro Miyake教授介绍了J-PARC缪子设施的整体情况。
13日下午,会议依次由中国科大的封东来教授和陆亚林教授主持。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粒子物理专家Yoshitaka Kuno教授作了题为Overview on muon physics worldwide的报告;之后来自物理所的俞理、浙江大学的宁凡龙、复旦大学的殳蕾、物理所的罗会仟分别就μSR技术在铁基超导体系统、稀磁半导体、量子自旋液体和磁性拓扑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报告。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4日上午,会议由PSI的Alex Amato和KEK的Yasuhiro Miyake教授依次主持。来自浙江大学的Michael Smidman、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缪平、李样、李崇、Vassilopoulos Nikolaos和中山大学的唐健分别就各自领域的μSR研究进行了报告。本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潘子文和邓力在会议上分别作了题为“Design of EMuS μSR spectrometers and prototype development”和“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ield rotation rate and Gauss-delta in ZF-μSR experiments”的报告,介绍了本实验室在μSR谱仪设计、搭建和理论计算方面的工作。
在本次研讨会上,外籍专家介绍了国际缪子源和基于μSR技术的多学科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国内专家汇报了利用国际缪子源开展mSR研究的情况。EMuS缪子源团队分别报告了CSNS实验型缪子源(EMuS)的科学目标、设计方案和μSR谱仪的设计进展。与会的专家表示了对发展中国自己缪子源的强烈支持,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包括组织和培养国内年轻缪子应用研究者,加强与国际缪子源的合作并协助用户申请束流时间等等。
缪子是轻子中的一种,加速器产生的缪子束流由于高极化率和高流强等优良特质,在国际上已发展为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研究等多学科研究的量子磁探针,目前国际上运行的缪子源只有6家。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升级工程已经把我国第一个缪子源EMuS列入建设计划。中国科大叶邦角教授研究组一直是EMuS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参与设计和建设我国的首个实验型缪子源。